网站首页 教学质量信息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正文
信息检索

学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信息索引号:4122010204-XZ001-0000000-2014-0001 所属单位:院长办公室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创建于1979年,原名吉林技工师范学院,隶属原国家劳动总局,1983年划归吉林省管理并更名为吉林职业师范学院,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校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所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专业课师资的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也是目前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本科职业师范院校,被誉为职业教育师资的摇篮。

现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13个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体育教研部2个教研部,职业技术教育、设计艺术、传媒、分子营养、电子信息技术、机电技术、企业管理、应用化学、吉林省地方经济、葡萄酒工程10个研究所。我校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语言文字基本功等各类大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以上奖励。毕业生社会认可程度明显提高,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保持在85%以上。

学校以职教师资教育为核心功能,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主线,形成了职技高师教育、高等工程教育、高等技术教育“三位一体”,职教教师培养与培训“双重支撑”的办学格局。在办学属性上,坚持学术性、职业性和师范性的“三性”统一;在办学特色上,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型人才,突出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既有师能又有技能;在内涵及载体建设上,始终致力于职教师资培养、职教师资培训、职教科学研究、职教信息服务四个中心建设;在服务职教全局上,注重发挥职教师资保障、职教科研引领、教育教学示范和职教文化建设四大母机功能。

好风凭借力,乘势正当时。学校紧紧抓住全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全面调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教强省的有利时机,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实施办学创新工程,推进新校区建设,实现学校功能、特色的整体再造,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省内有地位、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工程技术师范大学。

毕业生就业质量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加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中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发展到注重质量的新阶段,通过对就业质量的检测与分析,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必由之路。

因此,学校开展和加强就业分析工作,不仅仅是政策要求,更是自身的迫切需要:一方面,进行就业状况分析,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与跟踪体系,为我校优化专业及学科结构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状况是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就业质量的跟踪分析可为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具体环节提供数据参考。

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引导高校优化招生和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一项重要工作。2013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学校编制和正式发布《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

1.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15年8月31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

2.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新锦成)调研数据,调研面向全校2015届毕业生,自2015年10月28日至2015年11月30日,历时34天,共回收有效问卷615份,回收率达31.65%。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毕业生规模

2015届毕业生共2215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885人,专科毕业生330人。本科毕业生人数较2014届有所增加,专科毕业生人数略有减少。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二)毕业生结构

1.性别结构

学院2015届毕业生中,女生人数较多,男女性别比为0.75:1

性别

学历

男女性别比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本科毕业生

823

43.66

1062

56.34

0.77:1

专科毕业生

129

39.09

201

60.91

0.64:1

总计

952

42.98

1263

57.02

0.75:1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2.院系结构

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0个学院32个专业;其中工商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人数占比位居前三位,分别为18.14%16.55%14.32%

学院

人数

比例(%

专业

人数

比例(%

工商管理学院

342

18.14

财务管理

104

4.70

行政管理

41

1.85

旅游管理

69

3.12

人力资源管理

36

1.63

市场营销

92

4.15

信息工程学院

312

16.55

电子信息工程

107

4.8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6

3.43

教育技术学

30

1.35

软件工程

43

1.94

通信工程

56

2.53

机械工程学院

270

14.3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44

1.99

工业设计

23

1.04

机械电子工程

57

2.5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46

6.59

电气工程学院

204

10.82

测控技术与仪器

48

2.1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00

4.51

自动化

56

2.53

传媒与数理学院

184

9.76

编辑出版学

62

2.80

汉语言文学

49

2.21

教育学

35

1.58

数学与应用数学

38

1.72

艺术学院

161

8.54

动画

58

2.62

美术学

20

0.90

艺术设计

83

3.75

经济贸易学院

132

7.00

国际经济与贸易

64

2.89

投资学

68

3.07

食品工程学院

110

5.84

生物工程

25

1.13

食品科学与工程

23

1.04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31

1.40

食品质量与安全

31

1.40

服装工程学院

93

4.93

服装设计与工程

93

4.20

外语学院

77

4.08

英语

77

3.48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专科毕业生分布在4个学院7个专业;其中经济贸易学院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比为57.27%

学院

人数

比例(%

专业

人数

比例(%

经济贸易学院

189

57.27

电子商务

28

8.48

会计

55

16.67

会计电算化

72

21.82

物流管理

34

10.30

机械工程学院

78

23.64

机电一体化技术

78

23.64

信息工程学院

37

11.21

计算机应用技术

37

11.21

服装工程学院

26

7.88

服装设计

26

7.88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3.生源地分布

2015届毕业生来自全国26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其中62.39%来自本省(吉林省),省外生源来自内蒙古自治区(3.25%)、辽宁省(2.66%)及山东省(2.44%)的居多。

生源地

人数

比例(%

生源地

人数

比例(%

吉林省

1382

62.39

海南省

31

1.40

内蒙古自治区

72

3.25

黑龙江省

31

1.40

辽宁省

59

2.66

陕西省

27

1.22

山东省

54

2.44

江西省

26

1.17

河北省

51

2.30

湖南省

25

1.13

天津市

49

2.21

河南省

24

1.08

安徽省

46

2.08

湖北省

19

0.86

山西省

43

1.94

浙江省

19

0.86

福建省

42

1.90

广西壮族

自治区

18

0.81

江苏省

35

1.58

青海省

18

0.81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32

1.44

四川省

18

0.81

甘肃省

31

1.40

云南省

17

0.77

贵州省

31

1.40

北京市

14

0.63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一)总体就业率

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78%,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5.70%,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76.06%

注:1.就业人数包括单位就业(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应征义务兵、地方基层项目、国家基层项目、参军)、升学、出国、出境、自由职业;

2.就业率=(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00%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二)毕业去向

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的主要毕业去向均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占比分别为62.49%43.94%

毕业去向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总体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1178

62.49

145

43.94

1323

59.73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346

18.36

19

5.76

365

16.48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217

11.51

56

16.97

273

12.33

待就业

79

4.19

79

23.94

158

7.13

升学

36

1.91

23

6.97

59

2.66

自由职业

5

0.27

4

1.21

9

0.41

出国、出境

6

0.32

1

0.30

7

0.32

应征义务兵

3

0.16

2

0.61

5

0.23

地方基层项目

4

0.21

4

0.18

参军

3

0.16

1

0.30

4

0.18

国家基层项目

3

0.16

3

0.14

自主创业

3

0.16

3

0.14

不就业拟升学

2

0.11

0.00

2

0.09

总计

1885

100.00

330

100.00

2215

100.00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三)各院系/专业的就业率

1.本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中,29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0.00%及以上,其中工业设计、教育技术学、软件工程及通信工程等9个专业的就业率为100.00%

学院

专业

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传媒与数理学院

编辑出版学

62

62

100.00

汉语言文学

49

48

97.96

教育学

35

33

94.29

数学与应用数学

38

38

100.00

合计

184

181

98.37

电气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48

48

100.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00

92

92.00

自动化

56

54

96.43

合计

204

194

95.10

服装工程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

93

92

98.92

合计

93

92

98.92

工商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104

101

97.12

旅游管理

69

67

97.10

人力资源管理

36

34

94.44

市场营销

92

87

94.57

行政管理

41

41

100.00

合计

342

330

96.50

机械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44

40

90.91

工业设计

23

23

100.00

机械电子工程

57

50

87.7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46

142

97.26

合计

270

255

94.44

经济贸易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64

62

96.87

投资学

68

67

98.53

合计

132

129

97.73

食品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

25

23

92.00

食品科学与工程

23

21

91.30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31

28

90.32

食品质量与安全

31

30

96.77

合计

110

102

92.73

外语学院

英语

77

67

87.01

合计

77

67

87.01

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107

105

98.1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6

74

97.37

教育技术学

30

30

100.00

软件工程

43

43

100.00

通信工程

56

56

100.00

合计

312

308

98.72

艺术学院

动画

58

58

100.00

美术学

20

18

90.00

艺术设计

83

70

84.34

合计

161

146

90.68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2.专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就业率最高,为94.59%

学院

专业

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服装工程学院

服装设计

26

15

57.69

合计

26

15

57.69

机械工程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

78

62

79.49

合计

78

62

79.49

经济贸易学院

电子商务

28

24

85.71

会计

55

42

76.36

会计电算化

72

51

70.83

物流管理

34

22

64.71

合计

189

139

73.54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37

35

94.59

合计

37

35

94.59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三、就业流向

(一)地区流向

1.本科毕业生

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分布广泛,覆盖全国32个省、市及自治区。其中60.02%的毕业生选择在本省(吉林省)就业,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省内就业毕业生集中在长春市、吉林市及通化市,占比分别为75.54%5.86%4.11%。省外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北京、辽宁省及江苏省,占比分比为5.43%3.82%3.08%,围绕环渤海湾经济区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2.专科毕业生

2015届专科毕业生分布在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91.71%的毕业生在本省(吉林省)就业,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长春市、白山市及吉林市,占比分别为76.84%4.52%4.52%。省外的毕业生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占比分别为2.07%1.55%,毕业生就业地主要围绕环渤海湾经济区。

就业地域

人数

比例(%

省内

177人,91.71%

长春市

136

76.84

白山市

8

4.52

吉林市

8

4.52

白城市

7

3.95

松原市

7

3.95

四平市

6

3.39

辽源市

4

2.26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1

0.56

省外

16人,8.29%

内蒙古自治区

4

2.07

北京市

3

1.55

天津市

3

1.55

辽宁省

2

1.04

陕西省

2

1.04

河南省

1

0.52

上海市

1

0.52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二)行业流向

1.本科毕业生

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2.07%)、教育(21.15%)和制造业(15.63%)。

注:上图是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行业。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2.专科毕业生

2015届专科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9.2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38%)和金融业(13.46%)。

注:上图是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行业。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三)就业单位流向

1.本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43.22%),其次是国有企业、中初教育单位和三资企业,占比均为10.57%

注:上图是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2.专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44.23%),其次是三资企业(21.15%)和国有企业(15.38%)。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四)就业职业流向

1.本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就业职业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人员(35.12%),其次是教学人员(19.51%)。

注:列举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职业。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2.专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就业职业主要集中在行政办公人员(29.73%),其次是金融业务人员(18.92%)。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五)主要签约单位

单位名称

人数

单位名称

人数

吉林省晋网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10

长春市利美广告有限公司

6

公主岭市日杂果品批发中心

10

长春科瑞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6

贵州枫阳液压有限责任公司

10

长春市汇鑫泽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6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9

吉林省芝麻开门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6

吉林省圆环机械厂

8

长江路经济开发区旭科电子产品经销处

5

凯丰商务贸易有限公司

7

玉田县玉田镇金全服装加工厂

5

吉林省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7

四平宏宝莱饮品股份有限公司

5

吉林省荣发服装服饰有限公司

7

吉林省兰舍硅藻新材料有限公司

5

长春市致信数通科技有限公司

6

北京长白山国际酒店

5

注:列举就业单位人数≥5人。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四、升学流向

升学院校:2015届毕业生中,毕业去向为升学的共有5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6人,专科毕业生23人。其升学院校主要流向了本校(18人)、长春工业大学(7人)和吉林农业大学(5人);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学校

人数

学校

人数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18

内蒙古师范大学

1

长春工业大学

7

吉林体育学院

1

吉林农业大学

5

陕西师范大学

1

延边大学

2

福建农林大学

1

吉林艺术学院

2

沈阳工业大学

1

上海师范大学

1

云南农业大学

1

南京师范大学

1

广西师范大学

1

哈尔滨理工大学

1

重庆工商大学

1

黑龙江大学

1

长春工程学院

1

青海民族大学

1

昆明理工大学

1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1

浙江理工大学

1

新疆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1

兰州理工大学

1

北京印刷学院

1

安徽大学

1

成都理工大学

1

辽宁师范大学

1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针对国内升学毕业生,进一步调查其升学专业一致性、升学原因及升学结果满意度;共有24人做出了反馈,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升学专业一致性:升学专业与原专业一致以及相近/相关的占比为87.50%,专业深造延续性相对较高。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升学原因:“增加择业资本、站在更高的求职起点”(70.83%)、“提升综合能力”(12.50%)和“对专业感兴趣、深入学习”(12.50%)为毕业生选择升学的三大原因,而因为“延缓面对择业的困难”选择升学的毕业生占比较低(4.17%)。表明我校2015届毕业生选择升学的主要原因在于谋求个人事业发展的更大空间,规避就业困难并不构成毕业生选择升学的主要因素。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升学结果满意度:所有毕业生对国内升学录取结果的满意度水平处于一般及以上,整体满意度较高。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一、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举措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学校就业工作的领导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检验、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学校不断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学校和各分院成立了由校长和分院院长任组长的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和教学质量共同视为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党政工作会议定期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研究新情况,讨论新问题,部署新任务。同时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每年的党政工作要点,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考核各分院领导班子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平时,利用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教职工大会、政工干部会议等多种会议形式,大力强调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学校领导班子结合教学联系点,经常地对联系单位的就业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分院领导班子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深入挖掘就业潜力,对本单位毕业的所有班级实行责任“包干”,学校内部营造了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人人重视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学校统领,职能部门协调,各分院密切配合,全院上下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

(二)开拓思路,强化措施,努力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为加强就业工作,学校采取了有效措施,广泛动员,主动出击,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制定了《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每年都对就业工作做出整体规划和总结部署,对各分院的就业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同时,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利用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资源、利用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资源、利用职业高中委员会的资源,广泛挖掘潜力,带着对学生深厚的感情,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调动全校力量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真正的做到了“动员千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计”。以职教师资领域为基础,主动加强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岗位需求潜力较大的行业、地区、单位的需求信息收集。与此同时,学校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激励机制,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估活动,制定了《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就业工作考核激励办法》。每年学校除就业经费外,划拨就业奖励专项资金12万元,对评选出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为毕业生就业成功推荐的个人,学校给予了每人次200元的奖励,对在毕业生推荐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学校给予了重奖,建立了科学、规范、务实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

(三)挖掘潜力,拓宽渠道,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

学校本着“立足吉林,面向东北,辐射全国”的就业工作思路,打造了职教师资行业性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每年利用十月下旬和十一月上旬近一个月的时间努力开发就业市场,注重以原有用人单位为基础,加强联系,定期回访,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近两百家相对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和十余家就业工作站,同时不断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在开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就业市场的基础上,拓展了中西部就业市场和县市级就业市场。在就业市场的开发过程中,注重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并以信函、电话、网络、走访、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多方收集就业信息,全力拓展就业市场,广泛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为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学校每年都开展两次就业市场活动,即召开冬季就业洽谈月和春季就业洽谈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提供了广阔的双向交流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来校召开信息发布会和专场招聘会,引导用人单位增强招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小型、分类、安全、有序”的原则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扩大信息来源通道,提高学生的求职成功率,提高招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利用目前我校的现有条件和设施,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校际之间、学校与人才市场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扩大链接面,促进就业市场的相互溶合、相互贯通,实现资源共享,为毕业生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就业市场建设和信息服务工作渐趋成熟。

(四)深化改革,突出特色,实现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

学校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发展观。坚持把就业和社会需求作为办学方向,立足省情、校情,找准办学定位,突出职技高师办学特色,深入思考,不断创新,根据社会需求科学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解决了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不适应实际需求的问题。为了使新上专业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学校在新上专业时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市场没有需求或需求不好的专业一律限制申报,逐步建立招生、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投入与毕业生就业及社会需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

(五)立足服务,加强指导,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越是就业形势严峻的时候,越是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近年来,学校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制度化、专业化、全程化和信息化水平,2008年起,学校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通过就业指导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自身和社会需求的关系,确立正确的人生信念,主动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志在四方”的理想信念,增强毕业生到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把个人的聪明才智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的洪流之中。通过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针政策,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辨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帮助毕业生缓解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焦虑情绪,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克服自卑情绪,树立自信心。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2012年,学校《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两门课程被教育部评为《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于今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的验收工作,弥补了全国就业指导战线上没有国家级精品课的空白,为就业工作战线赢得了荣誉,也使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政策

(一)就业工作投入不断加大,确保就业工作有序进行

随着就业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我校就业工作范围和承担的工作任务也在不断拓展和加重,新形势下的就业工作范围和任务量已增大了几倍。毕业生人数、工作范围、工作量也增加了许多,而专职工作人员的数量少,造成了在对内、对外的工作中管理、服务及宣传成绩不是十分显著。我校因硬件条件所限,就业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专用的招聘场地,经常出现领着用人单位到处跑,洽谈面试时场地紧张的现象,应尽快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场地和设施,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二)完善就业激励机制,营造全员就业工作格局

面对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势,学校要大力营造“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良好氛围。继续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全校教职员工充分利用个人资源积极主动地参与就业信息采集、毕业生就业推荐等各项工作,要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尤其是各专业就业率与招生计划要严格挂钩,连续三年就业率低于50%的专业,一律减少招生、隔年招生甚至取消招生,对就业好的专业要适当增加招生计划,确保学校招生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三)合理安排就业实习,保障教学任务有效完成

我校有些专业的实习实训时间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就业见习时间发生冲突,不便于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招聘毕业生,就要求毕业生能够迅速上岗,或到单位进行实践(实习),或进行岗前培训。而我校毕业生因为各专业教学任务的时间安排,不能或很难立刻上岗,因此,形成用人单位想签又不敢签、毕业生想去却不能签的怪现象,导致签约率降低。面对这种情况,下一步,将加强与学校教务部门和各教学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合理安排就业实习,切实为毕业生就业开辟绿色通道。

(四)强化实习实训指导,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生产方式的改进、服务方式的转变等等,都对大学生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那些动手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既能搞设计、又能指导学生实习、还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复合型大学毕业生普遍受到企业、学校的欢迎。调研回访中很多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尽满意。学校将以“技能展示月活动”为推手,通过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技能,除校内实习培训外,将尝试构建校企合作培训人才的模式,让企业参与规划学校的培训课程和技能安排,或聘请企业的工程师、专家直接参与学生培训,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与企业最新技术发展保持同步,缩短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磨合期”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五)加强就业创业教,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我校目前的就业指导还主要是针对大一和大三学生进行,距离真正成熟、完善的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还有一定距离。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不断补充新的、更全面、更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有计划地把就业指导贯穿到学生在校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院系还要进一步加大针对不同学生具体情况,尤其是对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有重点地开展个性化指导的力度,更好地实现就业指导的“点面结合”。

创业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自己开创事业,学校应加强创业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了解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创业者应做好的创业准备,做好风险防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生产经营能力,决策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他人的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

三、毕业生对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毕业生对母校各项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处于78%以上;其中对就业指导课、职业咨询与辅导和就业实习/实践的满意度位居前三。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创业教育/指导工作的满意度:毕业生对创业教育与指导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水平较高,均处于90%以上。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毕业生的月薪情况;二是毕业生就业与其所学专业的匹配情况;三是毕业生各项就业能力及职业素养满足工作需求程度;四是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对我校2015届毕业生月薪、专业对口度、就业能力满足度和就业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一、薪酬水平

总体月均收入水平为3131.78/月:其中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为3210.80元,专科毕业生月均收入为2448.00元。

注:薪酬包括能折算为现金的工资、福利等。

薪酬区间:本科毕业生月薪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2001-3000元(43.40%),其次是3001-4000元(20.05%);专科毕业生月薪主要集中在2001-3000元区间,占比达48.98%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二、专业对口度

总体专业对口度:2015届毕业生总体专业对口度为69.61%。其中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度为70.80%,专科毕业生专业对口度为59.62%

注:专业对口度=很对口”占比+比较对口”占比+一般”占比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从事低专业对口度工作的原因:对口工作就业机会为主要原因,对口工作不符合兴趣次之;而因为对口工作收入待遇较低对口工作要求高对口工作环境不好而从事低专业对口度工作的毕业生占比相对较低。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三、就业能力满足度

毕业生对自身各项能力及职业素养满足工作需求程度的评价分别为“很满足、比较满足、一般、不太满足和很不满足”,针对毕业生的反馈,赋予其1-5分(1=“很不满足”、5=“很满足”),并计算其均值。

本科毕业生:各项能力及职业素养满足度均值均在3.19分及以上;其中团队协作能力、实干与执行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自学能力满足工作需求的程度位居前三,均处于3.85分以上,处于比较满足水平。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专科毕业生:各项能力及职业素养(外语能力除外)满足度均值均在3.40分以上;其中团队协作能力、实干与执行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满足工作需求的程度位居前三,均处于3.7分以上,处于比较满足水平。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四、就业满意度

总体就业满意度:96.86%的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96.55%,专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100.00%。从均值来看,均处于3.70分以上,偏向“比较满意”水平;可见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工作内容及薪资等方面比较认同,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整体比较符合自身就业期望。

注:满意度=“很满意占比+“比较满意占比+“一般占比。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工作各方面满意度:毕业生对目前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均处于95.00%以上;职业发展前景次之(94.98%)。

工作各方面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总体

工作内容

95.40%

100.00%

95.82%

工作环境

94.71%

100.00%

95.19%

职业发展前景

94.48%

100.00%

94.98%

工作地点

91.72%

97.67%

92.26%

薪酬

83.22%

95.35%

84.31%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一、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

学院历来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重心。如下图所示,学校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始终保持高水平,且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其中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率(92.78%)比去年同期上涨9.14个百分点,比2013届(75.78%)上升了17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二、省内就业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近三届毕业生吉林省内就业人数保持较高水平;这一就业分布与学校“立足吉林,面向东北,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相吻合,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同时,学校积极加强与校地、校企合作,与省内知名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为学校毕业生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此外,毕业生在当地就业、服务地方是校、地、生三方共同的需求,预计今后会有更多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三、依托企业就业,合理分配人才资源

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为历届毕业生就业主战场;其中民营企业为主要单位流向,2015届本科毕业生民营企业就业占比为43.22%,专科毕业生民营企业就业占比为44.23%。此外,毕业生流向中初教育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的占比也相对较高。一方面,这与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及国家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放开机制和支持力度有关;另一方面,这也得益于学院近年来不断深化校政企合作,主动与重点企事业单位联络,构建合作新模式;同时通过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等多维联动、合作共赢、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在实现了政产学深度合作的同时,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就业渠道;保障了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四、行业分布多元,优势突出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金融业”为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另外,毕业生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均有较高的分布。这一行业结构与学院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学院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为增强毕业生在相应行业领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学生对母校的教育教学评价对学校专业结构的优化、培养方案的完善及课程设置的改进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请毕业生对母校的专业课对实际工作的贡献程度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教学环节及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一、专业课

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度为91.56%,专业课对目前工作的贡献度为80.99%;从不同学历层次来看,专业知识掌握度均处于90%以上,专业课贡献度均处于80%以上。表明学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学生的认同,同时这也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左图为毕业生专业知识掌握度;右图为专业课贡献度

2:掌握度是指毕业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掌握度=“很好”占比+“比较好”占比+“一般”占比。贡献度是指毕业生所学专业课对实际工作的价值大小。贡献度=“很大”占比+“比较大”占比+“一般”占比。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二、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环节评价很高;86.66%的毕业生均认为母校实践教学环节效果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其中本科毕业生认为母校实践教学环节效果的有效性为85.85%,专科毕业生认为母校实践教学环节效果的有效性为92.86%。

注:教学实践环节有效性=“很好”占比+“比较好”占比+“一般”占比。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三、任课教师

2015届毕业生对母校任课教师的总体满意度为96.88%,各学历毕业生对母校任课教师的满意度均处于96.00%以上;总体满意度均值均为4.11分,处于“比较满意”水平。可见母校任课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及与毕业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方面均得到毕业生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学历

教学态度

认真负责

教学内容

与时俱进

教学生动

注重互动

注重课外

沟通交流

本科毕业生

98.13%

93.48%

93.46%

89.75%

专科毕业生

98.28%

100.00%

96.55%

93.10%

总体

98.14%

94.12%

93.76%

90.09%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四、对母校的满意度

母校满意度影响因素:“所学知识/能力满足工作实际需求的情况”成为影响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的首要因素;其次是“住宿条件与管理”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和态度”。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母校满意度:94.74%的毕业生对母校感到满意,总体满意度较高。可见毕业生对所在母校所学知识及能力水平的满足工作需求的程度、校风学风等方面均比较认同。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在校期间最大的收获:除专业知识技能外,“收获良师益友”(27.29%)、“提升了品德修养”(24.53%)和“加深了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19.72%)为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最大收获。

6-8 2015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最大的收获分布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

五、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建议

2015届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相关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校教育教学的成果,同时也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决策依据。

根据毕业生对自身各项就业能力的评价、对母校教育教学和对母校整体的评价,综合来看,我校教育教学效果较佳,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可度较高。2015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4.74%;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对工作的贡献度为80.99%,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度为91.56%;毕业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为96.93%。下一步,学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

(一)落实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发展优势学科

招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起点,充足而优质的生源是高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相当直观地反映出专业的社会需求和社会认可度,并且直接影响着专业填报的热度。因此,学校在每年专业招生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与专业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挂钩;且实施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学科专业设置与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挂钩,形成就业与招生的联动发展格局。学校将进一步对各专业的就业质量以及教育教学评价进行深入细致调研,综合各专业就业情况,适当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比例,进一步发展优势学科,改善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二)创新人才培养载体,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多元就业反馈机制的综合反馈信息,学校人才培养相关部门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学生成长发展的培养方案,创新载体、方法和手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成才。除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之外,学校可结合毕业生就业能力反馈的结果,对于毕业生仍需加强的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外语能力等,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有针对性地强化,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增强实践能力和知识的转化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不断突出分类指导,引导学生实现就业

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是新形势下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关键所在。因此,各学院仍继续通过掌握学生的就业思想、心态和期望,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现实情况,帮助学生做好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思想准备,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面向多种性质单位就业;鼓励学生勇敢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主动寻求就业门路,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把握就业机会,务实就业;同时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引导毕业生树立远大理想,让服务国家需要、服务吉林崛起、扎根基层成为大学生新的价值追求。

(四)强化就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注重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的提升,每年根据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反馈,聚焦问题实施改善。学校将根据学生对就业指导的多样化需求,为毕业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服务。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全校上下全员参与,就业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相关部门全力支持,就业工作全方位服务”的良好局面。在为全体学生提供就业教育、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政策指导等普遍服务的同时,重视对重点学生群体的个性化服务,关注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帮扶,建立就业帮扶机制,通过专项培训、重点指导、优先推荐、提供补助、心理辅导,实施“一对一”的服务和“多对一”的关爱,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同时,重视与用人单位建立沟通联系平台,在维护与已有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开发与新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

(五)坚持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始终坚持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造就“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真实育人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打造优秀人才的摇篮。在2015年的调研中,毕业生对我院各项教育教学环节均给予了较高评价,肯定了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及作用。学校将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不足实施相应举措,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将以“应用型转型发展”为契机,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依托产学研平台开展协同育人,将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真实育人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附录

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分布

学院

专业

单位就业率(%

国内升学率(%

灵活就业率(%

出国(境)率(%

就业率(%

工商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92.68

7.32

100.00

财务管理

95.19

1.92

97.12

旅游管理

97.10

97.10

人力资源管理

91.67

2.78

94.44

市场营销

92.39

1.09

1.09

94.57

总计

94.15

1.75

0.58

96.49

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98.13

98.13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

97.37

97.37

教育技术学

93.33

6.67

100.00

软件工程

97.67

2.33

100.00

通信工程

100.00

100.00

总计

97.76

0.96

98.72

机械工程学院

工业设计

100.00

100.0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96.58

0.68

97.26

材料成型及

控制工程

86.36

4.55

90.91

机械电子工程

84.21

1.75

1.75

87.72

总计

92.59

1.48

0.37

94.44

电气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

与仪器

97.92

2.08

100.00

电气工程

及其自动化

91.00

1.00

92.00

自动化

91.07

5.36

96.43

总计

92.65

0.98

1.47

95.10

传媒与数理学院

编辑出版学

96.77

1.61

1.61

100.00

数学与

应用数学

94.74

5.26

100.00

汉语言文学

93.88

2.04

2.04

97.96

教育学

88.57

5.71

94.29

总计

94.02

3.26

1.09

98.37

艺术

学院

动画

98.28

1.72

100.00

美术学

85.00

5.00

90.00

艺术设计

81.93

2.41

84.34

总计

88.20

2.48

90.68

经济贸易学院

国际经济

与贸易

96.88

96.88

投资学

98.53

98.53

总计

97.73

97.73

食品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

84.00

8.00

92.00

食品科学

与工程

82.61

8.70

91.30

食品营养

与检验教育

87.10

3.23

90.32

食品质量与安全

87.10

9.68

96.77

总计

85.45

7.27

92.73

服装工程学院

服装设计

与工程

96.77

1.08

1.08

98.92

总计

96.77

1.08

1.08

98.92

外语

学院

英语

81.82

2.60

2.60

87.01

总计

81.82

2.60

2.60

87.01

注:单位就业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应征义务兵、地方基层项目、国家基层项目、参军;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分布

学院

专业

单位就业率(%

国内升学率(%

灵活就业率(%

出国(境)率(%

就业率(%

经济贸易学院

电子商务

82.14

3.57

85.71

会计

60.00

16.36

76.36

会计电算化

58.33

9.72

2.78

70.83

物流管理

55.88

2.94

5.88

64.71

总计

61.90

9.52

2.12

73.54

机械工程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

73.08

5.13

1.28

79.49

总计

73.08

5.13

1.28

79.49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91.89

2.70

94.59

总计

91.89

2.70

94.59

服装工程学院

服装设计

57.69

57.69

总计

57.69

57.69

注:单位就业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应征义务兵、地方基层项目、国家基层项目、参军;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编

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编

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编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